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部门动态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
“挖矿”病毒科普知识

发布时间:2023-04-18     责任编辑:倪晓街      来源: 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

挖矿指的是利用硬件计算机系统,通过算法来锁定比特币的对应位置,并进行收取的过程。投资者通过挖矿,来积累一定的比特币数量,从而可以实现对应收益的转换。

比特币挖矿机指的是用于挖掘和获取比特币的计算机。该计算机需装有专门的芯片,以及大量的显卡支撑。挖矿软件在运行之后,会负载特定的算法,然后在网络中与对应服务器进行连接,从而通过传输链路获取比特币。

2021年9月,国家发改委下发了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的通知》。

11月10日,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治理专题视频会议,要求各省区市要坚决贯彻落实好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整治工作,全面对本地区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进行清理整治。随着一系列针对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整治文件和要求的发布,各省市区域相关单位已开始积极响应和开展行动,相继开展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专项整治。

高校拥有众多的高性能服务器,同时用户个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,存在大量可被利用的算力等资源,因此往往成为黑客入侵、病毒传播进行“挖矿”活动的重要目标。虚拟货币“挖矿”会大量耗费学校电力能源,同时参与“挖矿”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
使用学校的场地、电力、网络和设备进行“挖矿”都是违规行为

·要牢记文明上网承诺,对虚拟货币“挖矿”SAY NO,不以任何形式参与“挖矿”活动。

·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,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,正确安全使用,防范计算机感染病毒而产生“挖矿”行为。学校网络与信息中心已全天候监测校园网络安全态势,对于“挖矿”活动,发现一起将通告处理一起。请接到通知的师生员工积极配合,尽快完成处置。

·“挖矿”病毒严重消耗电脑的运行能力和电力,同时还将伺机向局域网内其他设备蔓延,甚至造成主机被非法控制。病毒一般由用户下载运行不安全的软件引入、或通过带有弱口令的主机ssh、ftp、telnet等远程登录服务侵入。服务器、个人电脑、手机均可能感染“挖矿”病毒。

为避免影响我校正常教学工作,请校园网用户积极做好排查防范。

一、Windows系统排查

对于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,由于“挖矿”病毒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,建议直接安装360、火绒等杀毒软件进行查杀。一旦发现感染病毒,为避免查杀病毒不完全,建议备份数据后直接进行电脑全盘格式化、重装系统,防止反复出现“挖矿”行为,导致问题严重性升级。

二、手机“挖矿”清理

手机无端出现卡顿、发热、死机,可能是恶意应用在挖矿。手机挖矿病毒以正常应用为伪装,使用矿池提供的浏览器脚本进行挖矿。日常应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手机应用。

三、浏览器“挖矿”清理

恶意网站在网页植入挖矿木马,用户浏览器访问被植入的网页后即刻执行挖矿指令,沦为僵尸矿机,无偿为木马植入者提供算力,间接为其生产虚拟货币。针对浏览器类型“挖矿”,应避免访问不可信的网站,如色情、广告、钓鱼网站等,并定期清理电脑中各种浏览器的缓存文件。

四、“挖矿”病毒如何防范

1. 安装正确版本的操作系统,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。

2.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,定期扫描计算机。

3. 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日志,查看是否存在异常。

4. 登录口令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复杂性,并定期更换。

5. 从官网下载安装软件,不安装未知来源的第三方软件。

6. 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、文件、邮件附件等。

7. 个人电脑不随意接入他人的U盘、移动硬盘。

8. 开启服务器防火墙白名单,仅允许授权IP地址访问。

9. 避免使用远程控制软件,非必要不通过远程手段连接个人电脑或服务器。

10. 对所有下载、拷贝文件做到“先杀毒,再使用”,重要文件务必做好备份。

11. 规范自身行为,不访问不良网站,不安装不良应用软件。

12. 对已停止使用或已废弃的电脑和服务器关机、断网、断电。

13. 不要非法访问国外网站或者软件,例如facebook、推特、ChatGPT等。